脖子引起怎麼吃藥都不好的頭痛? 「頸因性頭痛」中招!

文/陳詠聖(康富物理治療所大安所治療師)

「為甚麼我的頭痛,怎麼吃止痛藥了,還是這麼痛。」
「明明早上沒事,但是怎麼只是辦公室工作數小時後,頭就開始痛了。」

 

 

頭痛怎麼吃藥不會好?

「頸因性頭痛」是一種因為肩頸附近的肌肉過於緊繃,產生轉移痛延伸至頭部的一種頭痛類型。通常有這類型疼痛時,服用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通常只能微幅減緩疼痛,而且維持時間並不長,因為沒有解決掉造成疼痛的根源。

高風險的族群包括辦公室工作者、長時間開車和使用3C產品的人,而比較容易緊張的人也是高風險族群,因為這類人的肌肉筋膜緊繃程度更高,更容易有疼痛蔓延到頭部的情況產生。

 

 

具體三大特徵

「單側出現」、「受動作與姿勢影響」、「按壓頸部肌肉會更痛」是這類型頭痛的三大特徵。

  • 單側出現:通常頸因性頭痛的分布是不對稱的。有可能是頭部兩側的疼痛程度不一樣,或甚至只有一側會疼痛,這起因於肩頸兩側肌肉緊繃程度的不相同,導致兩側疼痛程度也不會一樣;相較之下,與某些會出現對側痛或整片痛(例如偏頭痛)的類型是很不一樣的。
  • 受動作與姿勢影響:通常頸因性頭痛會受到不同姿勢與動作的影響。例如點頭、將頭往前延伸會使疼痛加據,而縮下巴、頸部回位時會使疼痛舒緩,因為前者會讓頸部肌肉負擔上升,而後者讓頸部肌肉得以休息。
  • 按壓頸部肌肉會更痛:通常頸因性頭痛的根源是肌肉,所以頸部肌肉會有明顯的壓痛,甚至會有按壓時將疼痛延伸至頭部的「激痛點」,而且與目前的頭痛重疊性高,這也是最直接可以辨別頸因性頭痛的特徵。

 

何謂「激痛點」呢?激痛點是指肌肉因為過於緊繃而循環不好,產生的過敏疼痛點,而且按壓激痛點會使疼痛蔓延至相鄰的區域(轉移痛)。最常見產生頸因性頭痛的三條肌肉為「上斜方肌」、「枕下肌群」、「胸鎖乳突肌肉」,通常疼痛的區域與下方所標示位置有重疊表示此條肌肉可能具有激痛點及轉移痛區。

  • 上斜方肌(圖一):轉移痛會傳至「耳朵後方」、「耳朵前上側」以及「眼眶後面」。
  • 胸鎖乳突肌(圖二):轉移痛會傳至「耳朵後方」、「耳朵內部」、「眼眶周圍」以及「額頭前方」。
  • 枕下肌群(圖三):轉移痛會傳至「耳朵後方」、「耳朵前上側」以及「眼眶後面」。

 

除了上述三條肌肉以外,仍有其他常見會誘發頸因性頭痛的肌群,包含「頭夾肌」、「頸夾肌」、「顳肌」、「額肌」等等,可以更完整地找出這類型頭痛的誘發來源。

 

 

通常怎麼處理呢?

由於藥物療效普遍不佳,所以需要針對緊繃或產生激痛點的肌肉進行徒手治療處理,最直接的方法是找出激痛點給予「缺血式按壓」,或這些肌肉單點且深層式的肌肉放鬆,例如找到上斜方肌的激痛點按壓60-120秒,使得疼痛程度降低和範圍減縮。此外還需搭配「深頸屈肌群」的運動治療訓練,練習頸部的深層核心肌肉使頸部淺層肌肉得以休息而放鬆。最後,使「姿勢回正」並且「定期伸展」,才會有真正長期的效果。

 

快看肩頸良方–深頸屈肌群訓練

  

#頸因性頭痛 #激痛點 #轉移痛 #缺血式按壓 #深頸屈肌群訓練 

 

你從沒注意過的身體結構,可能才是真正讓你不舒服的原因:內臟筋膜是什麼?

你從沒注意過的身體結構,可能才是真正讓你不舒服的原因:內臟筋膜是什麼?

你從沒注意過的身體結構,可能才是真正讓你不舒服的原因:內臟筋膜是什麼?你有沒有曾經覺得,肚子老是脹脹的、消化怪怪的,或是腰痠肩膀緊,怎麼看醫生檢查都找不到原因?其實,這些症狀可能跟一個大家比較少注意,但和我們健康息息相關的身體結構——「內臟筋膜」有關。

阿基里斯腱修補後的復健進程

阿基里斯腱修補後的復健進程

若是完全斷裂或是經保守治療癒合不良的情形下,通常就需要手術修復。術後個案會穿戴護具、使用拐杖走路,對生活造成相當的不便及困擾,治療師會根據開刀情形及個案恢復狀況,訂定一系列的術後復健計畫,協助個案一步步恢復肌力與功能,恢復正常到日常生活或是重返運動場。

讓人渾身不對勁的「膏肓痛」

讓人渾身不對勁的「膏肓痛」

顧名思義就是肩胛骨內側的膏肓區域產生疼痛,通常於長時間維持頸部過於前傾斜、圓肩、駝背、肩胛外移等姿勢、或是於某個姿勢撿地上的東西後開始產生。由於成因眾多,我們將來源大致分成「頸部」、「胸椎」與「肌肉本身」,可以往這三個方向去找,比較能夠找出真正產生「膏肓痛」的原因,才能給予適當的處置,來對症下藥。